服务热线:
400-028-3350

严格规范废旧动力电池回收

来源:乐虎电子国际    发布时间:2024-12-27 21:15:08
详细介绍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动力电池的报废量也在逐年增加,悄然迎来一股退役潮。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退役动力电池总量已超过58万吨。如何妥善处理好废旧电池,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课题。

  一般而言,当电池容量衰减至额定容量的80%以下时,就不再适用于汽车。然而,这些在汽车上“没劲儿”了的废旧电池,还有再利用的价值。一是进行梯次利用,废旧电池经检测、分类、拆分、重组等处理后,可应用于对电池单位体积内的包含的能量要求较低的领域,如小型储能柜、路灯等。二是进行再生利用,对废旧电池进行拆解、破碎、分选、冶炼等处理后,提取出锂、钴、镍等高价值金属材料,重新用于电池生产。因此,做好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既有生态效益,也有经济效益。

  尽管我国废旧电池数量庞大,但回收规范性较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相关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我们国家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规范化回收率不足25%。逐步加强行业规范,建立起完善的回收网络,是推动电池行业绿色发展的当务之急。

  确保规范回收,强化监管是关键。当前,一些资质不全的企业通过旧电池粗加工牟利,不仅带来安全风险隐患,也让溯源管理变得更困难。要逐步完善管理体系,严格行业准入,防止不达标的企业“浑水摸鱼”。前不久,工业与信息化部修订形成《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2024年本)》,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对企业选址、溯源管理、节能评估等提出了更加高的要求。抬高门槛、加强规范的同时,加大金融财税支持,引导有基础的厂家加大投入、提升技术,才能够有效促进行业规范化发展,为仍有再使用价值的零部件和资源材料找到比较合适的“归宿”。

  提升规范化回收率,优化渠道是重要突破口。围绕产业链上下游开展回收服务,既可以完善行业生态,也方便回收管理,有助于更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比如,天能集团(濮阳)循环经济产业园不仅生产电动道路车、铅蓄电池,还负责电池的无害化回收,电池从生产到市场,最后再回到工厂处置利用,重新制造电池,形成了绿色产业链。再如,福田汽车控股子公司与主营动力电池循环利用的巴特瑞科技公司合作,开发利用废旧电芯和极片等电池资源,共建退役动力电池回收网。依托相关产业链,建立规范而方便的动力电池回收渠道,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心脏”,确保其全生命周期绿色环保,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发展必须迈过的一道坎。期待有关部门、回收企业与消费者凝聚合力,推动形成多层次、多用途的规范化利用格局,让废旧动力电池得到规范处理、合理规划利用,更好助力实现“双碳”目标、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刘温馨)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一起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怎么样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互联网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教育培训等方面。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有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随着技术的慢慢的提升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互联网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化的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核心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良历史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地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互联网空间,携手构建互联网空间命运共同体。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马上就要来临。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